從 戰略層麵而言,日本政府已將工業機器人視為是整個 成長戰略的支柱之一。在去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工業機器人革命實現會議”上,日本政府製定5年計劃,要求產官學合力推進、確保在下一代工業機器人革命中仍能維持在全球競爭中的 勢。日本方麵甚至在探討要將2020年東京奧運會辦成“工業機器人奧運”、主打工業機器人元素。
中國已成為全球 大的產業工業機器人需求國,但國產份額僅為10%左右、且絕大部分的關鍵零件都依賴進口。真正在華唱主角的是日歐廠商,尤其是日係廠商的份額高達60%以上。為何中國政府大力援助,卻仍不見國產工業機器人水平提升?
很多專家反饋意見認為,中國應盡快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以防錯失先機、未來受製於人。實際上,中國雖已成為全球 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國,但基本上都不是“國產”,若應對不當,誰又能保證工業機器人產業不會落到和汽車產業類似的下場?
隨著用工荒、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問題的突顯,從2000年之後,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就開始進入井噴狀態。 工業機器人聯盟的統計顯示,中國2000年至2013年對產業工業機器人的采購增長率維持在年均36%以上。
尤其是,2013年中國采購的產業工業機器人數量多達36,560台,較2012年增長近60%,占到全球產業工業機器人銷量(約16.8萬台)的約1/5,一躍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第一大國,年度采購量遠超日本(26,015台)、美國(23,679台)。新加坡的《Today Online》曾引述瑞士ABB集團高管的意見預測,“用不了幾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采購量將進一步拉大與日本、美國的距離。”
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的報告則顯示,中國對產業工業機器人的采購需求實際上維持著更為快速的增長:1999年至2008年年均增長達到34%,2009年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有所下降,但2010年之後出現更為驚人的增長,2009年至2012年的增長率達到61%。
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進一步預測認為,2012年至2016年全球產業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長率將達到約20%,其中日本、歐洲、北美等發達 和地區止於10%左右,中國則有望達到65%以上,因為“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以及對穩定品質、高附加值製造加工的需求,將是中國未來的大勢所趨。”
從產業工業機器人存量及使用密度來看,中國對產業工業機器人的需求確實仍存巨大潛力。IFR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統計報告(2013年度)顯示,日本、美國的產業工業機器人存量分別為31萬台、16.8萬台,中國則 隻有9.6萬台;每萬名產業工人對應的產業工業機器人導入數量,日本超過1500台、法國、德國、美國均超過1000台,韓國為396台,相比之下,中國則隻有23台。
日本富國生命投資的研究報告也認為,正在興起的中國產業“工業機器人熱”在勢頭上將超過日本1980年代的“工業機器人熱”,年均30%以上的需求增長也已經遠超過當年的日本。
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已成為裝備製造業的核心、以及世界各國產業競爭的焦點,但對於這樣一個正在迅速興起的產業,中國卻也麵臨著和汽車產業同樣尷尬的處境。
在中國產業工業機器人市場上,唱主角兒的是日本FANUC、安川電機、瑞士ABB以及德國KUKA等外資巨頭,尤其是日係廠商的市場份額高達60%以上,而國產廠商則顯得黯淡無光,全部國產廠商加起來的份額也隻占到10%左右。
與此同時,外資係廠商幾乎壟斷了工業機器人製造、焊接等高端領域,國產廠商則仍停留在技術粗糙的狀態,關鍵零部件的進口依賴度高達90%以上。《日刊工業新聞》在一篇分析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現狀的文章中披露,“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的主要零件其實大多采用日本產,整體上與日係廠商的技術水準仍差距甚遠。”
除了FANUC、安川電機,新的日係廠商也在不斷加入瓜分中國市場份額的行列,比如技術實力異常雄厚的川崎重工,據《日刊工業新聞》報道,川崎重工預計今年4月將在蘇州建立工業機器人生產工廠,目標是力爭在2020年實現年產1萬台。此外,不二越也提出2015年實現在華年產3000台的目標。
反觀中國方麵,政府顯然也意識到了若不及時應對將重蹈汽車產業覆轍的危機。在寫此篇專欄時,收到朋友轉來的一篇廣東省長朱小丹調研工業工業機器人的文章,文章稱,朱小丹在調研時強調,“推廣應用工業工業機器人、加快製造業智能化,是推動工業化信息化相融合、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據悉,廣東省去年製定的《廣東省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年)》也提出要“重點突破工業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中央政府也在2011-2015年的五年計劃中明確將工業機器人行業作為發展重點之一,目標是打造4-5家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達到13000台工業機器人的年生產目標。
這些舉措無疑有助於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產業政策向來具有一擁而上的冒進傳統,工業機器人產業政策似乎也不例外。在五年計劃即將收尾的當下,不見真正能與日歐抗衡的“4-5家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看到的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420多家小型製造商、以及在建或已經運營的30多個工業機器人工業園區。
對此,《日刊工業新聞》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政府在舉國之力培育工業機器人產業,以至於很多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僅僅是參加了下展會就可以向政府申請高額補助金。他們應該不是為了補助金而進入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吧,但也不可否認,過於豐厚 的援助金反而成為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水平提升的阻礙要因之一。”
在全球化時代,市場如鏡,如果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政策在執行落實時真的出現了諸如此類的走樣變形,中國的一些廠商們在 補助麵前隻是抱著短期逐利的目的,而缺乏應有的格局和責任感,那麼市場在不久的將來會給出反饋,但願不會如汽車產業一樣讓人望而興歎。 (轉)